產品碳足跡的多數來源來自於製造階段所用的材料與結構複雜度,在筆記型電腦的開發中,「結構設計」不僅決定了產品外觀與功能,更直接影響整體碳排放量。雖然在OEM客戶的專案中,可以調整的項目其實不多,不過漢通科技仍持續在結構開發中降低碳足跡,以下是幾項實際做法:
1.簡化零件數與模組化設計
每一個零件的生產與運輸都會產生碳排放,最直接的想法就是降低零件數量,如果可以在保持功能性不變的狀況下將設計改成越簡單,這樣碳足跡也就越低,因此我們提出的幾種可能修改的方向:
- 減少不必要的內部支架與強化肋
- 結構採用模組化設計(如:一體式底殼)
- 同一模組可跨平台使用,降低開模與製程數量
✅ 案例:我們曾協助某客戶將支架件數從 16 個降至 12 個,碳排估算降低 8%。
2. 選用低碳或回收材料
材料本身對碳排影響很大,我們優先使用可回收塑膠(如 PCR PC/ABS)、再生或回收鋁材或碳足跡有第三方驗證的鋁合金,同時積極評估天然材料(如玻璃纖維)替代。
⚠️ 注意:設計上需考量回收料的機械性質、穩定性,例如塑膠射出時回收材料容易出現厚度偏差,要避免影響組裝公差。
3. 改良包裝與運輸結構
碳足跡的產生,不只限於產品本體製造,還包括出貨階段,因此貨品包裝與運輸堆疊方式,也是我們考慮方向:
- 在內部產品使用可堆疊式設計,降低外箱數量
- 包裝材重量輕盈但具備一定的剛性,減少填充時緩衝材使用量
4. 設計以維修與回收為導向(DfR, Design for Recycling)
電子商品耐用性不只是使用時間,還包含遇到問題時是否容易維修,因此結構設計時同時考慮維修與回收流程,對於延長產品使用週期(壽命)有很大幫助,當然也就可以降低使用者購買數量進而減少碳排放,因此:
- 易拆易換,電池、主機板等關鍵模組使用螺絲或卡扣固定,避免混合材料(如雙材料包覆、強力膠等)
- 分類處理,外殼材料標示清楚(如 PC、PP 等)方便回收
5. 設計初期即導入碳足跡分析
在設計初期時就結合碳排計算工具確認後續製程與材料選擇,這有助於在設計階段做出更具永續效益的材料與結構選擇。例如:
- 與供應商合作取得材料碳排數據
- 建立公司內部碳排資料庫與對照參數